“巖門坡,窮窩窩,一年才收一撮撮,娶個媳婦要挪窩;巖門坡,幸福窩,南來北往游客多,旅游連出金銀窩。”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紅渡村村民念起的兩句順口溜,見證了這個昔日貧困村的轉變。
“建檔立卡貧困戶89戶,脫貧52戶,貧困發(fā)生率從29%下降到2.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不足3000元增加到9905元!贝逯茏渔脤Υ迩榱巳缰刚啤
56歲的村民陳仕國最直觀的感受是,村子變漂亮了,外面來的游客越來越多了;種了幾十年的稻米,以前每斤1元還愁銷路,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賣出5元/斤的價格。30歲的鐘艷最歡喜的則是再也不用出門打工了,在家就能掙錢。
短短幾年間,這個村發(fā)生了什么?
紅渡村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有紅軍搶渡烏江戰(zhàn)斗遺址回龍渡,幽深奇崛的巖門大洞以及貴州十大梯田之一的紅渡梯田。但是,交通閉塞,以往這些景觀“困在深山人未識”。村民們守著幾分薄田,入不敷出,大都選擇外出打工。
美麗的景色就這樣滯留深山,村民打工回來新蓋了房屋,卻大多閑置,拋荒的土地也越來越多……這些資源,能否盤活?
2014年,縣里引進了一家公司,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首先面臨問題是:以往傳統(tǒng)“農家樂”式鄉(xiāng)村游,游客摘摘果蔬、吃吃飯,當天就走了,怎樣將城里的游客留下?
當地政府與這家公司一起,為紅渡村設計出了“旅居農家”模式。不僅租賃村民閑置的田地,設計成創(chuàng)意農業(yè)景觀,還租賃村民閑置的房屋,統(tǒng)一標準改造成客棧。同時,開發(fā)推豆腐、打糍粑等民俗游,提升村內紅色景點旅游體驗。
政府統(tǒng)籌,社會參與,紅渡村對村內道路、庭院、廁所等進行了改造。步入其中,道路干凈開闊。穿過一條兩米寬、綿延數百米的木質棧道,一座座統(tǒng)一外觀設計的旅居院落呈現眼前。
村民鐘艷穿著白襯衫、深色褲子的職業(yè)套裝,在幾個院落間來回忙活。她現在有個新身份:8家院落的客服主管。
她家的客棧叫“秋白居”,是一棟3層樓房。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2013年前,她與丈夫遠赴福建打工,倆人一年收入十余萬元。但是,孩子留給老人帶,成了留守兒童。2014年,村里告訴她,她家的房子可以改造成客棧。
鐘艷將一樓留給自家住,二樓、三樓閑置的12間房租出去,每年租金8090元!敖怀鋈r是水泥毛坯房,政府免費幫忙裝修好,還將外立面、整個院落進行了改造!辩娖G比畫著,笑容滿面。
“關鍵是錢也掙了,家里的老人孩子也照顧到了!爆F在,鐘艷在這家公司上班有工資,加上平時給游客做早餐、賣土特產的收入,1年也能掙十多萬元。
像這樣的客棧式院落,全村有18戶、108間房。
7月22日,來自貴陽市區(qū)的30多名游客,組團來到紅渡村游玩。喝到了親手磨的豆?jié){,住在村民家,與鄉(xiāng)親同吃同住,還能去田里摘菜,75歲的付念典感慨:“就像回到了小時候!”當天,他們還準備去參觀紅軍強渡烏江指揮部遺址,參與“搶渡烏江”實戰(zhàn)模擬體驗。
站在木棧道上,對面的山坡上,大片的梯田錯落有致,用彩色水稻種出的五角星圖案引人注目,另一邊,是一個大大的“腳印”。游客們紛紛借景留影!拔褰切桥c大腳印代表紅軍在這里留下的紅色印記,也提醒我們,要繼續(xù)腳踏實地地干!贝逯茏渔谜f。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yè)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