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開學的前一刻,鄧先云輾轉云南再次來到鄉(xiāng)城縣中學,望著四周連綿的群山,看著碩曲河畔美麗的校園和那一群可愛的學生時,暗自許諾:一定要努力工作,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為這群高原孩子插上知識的翅膀,讓他們飛得更高更遠。
2017年,重慶綠葉義工公益組織的義工鄧先云看后在鄉(xiāng)城縣拍攝的《邀請您來支教》短片后,沒有過多的考慮便做出來到鄉(xiāng)城縣義務支教的決定,這不是青春的激情蕩漾,而是因為畫面里孩子純真無邪的笑容和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神讓他義無反顧。
1995年出生的鄧先云15歲便考上大學,同年開始創(chuàng)業(yè),開過花店,創(chuàng)辦過文學網(wǎng)站,2015年,在首屆重慶市青年創(chuàng)客智能應用大賽中,鄧先云和團隊研發(fā)的智能走路發(fā)電運動鞋項目獲得二等獎,并取得發(fā)明專利,還是大一學生時,他已經是一家科技公司的CEO,是阿里巴巴和《南邊文藝》的簽約作家。
正當事業(yè)做得風生水起時,2017年8月,鄧先云放下手頭繁忙的工作,來到千里之外的藏區(qū)鄉(xiāng)城縣,開始義務執(zhí)教工作。在學校里他擔任多個班級的地理教學工作,他詼諧幽默的授課方式深得學生喜愛,“鄧老師的課不僅讓我們聽得進、聽得懂還記得住。”這是學生對他的評價。
鄧先云在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不放棄成績差的學生,課后經常對他們談心鼓勵,教授他們怎樣熱愛學習,鄧老師上課很有親和力,因其自身熱愛寫作,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情感豐富,課堂教學中總是真情融入,很有感染力,學生們都很喜歡她的課,師生關系也特別融洽。
85班的四郎彭措以前是班里最調皮的學生,在鄧老師的調教引導下,現(xiàn)在變得愛看書愛學習了,成績也直線上升。每當鄧先云看到所教授的同學取得學習上的進步時都會感到無比的幸福,覺得自己的義教之行有收獲。
上課之余,鄧先云免費開辦了寫作班和跆拳道班,豐富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在短暫的一年里,他和同學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學生們愿意和鄧老師交流,有些學生還讓鄧老師課余時間幫助輔導學習,鄧老師總是悔人不倦,有求必應,用最大耐心去教導去輔導幫助學生。
結束為期一年的義教,鄧先云回到重慶繼續(xù)自己的事業(yè),可在假期里,同學們的電話、短信微信不斷,他們都希望鄧老師能回來繼續(xù)授課。在鄧老師回重慶時,同學們就極力挽留,他的一言一行和同學們易于接受的教學法深深地影響著他所教的學生。
“鄧老師,你還會回來嗎?”,“鄧老師,你回來教我們到畢業(yè)好嗎?”。每當鄧先云看到這些不斷發(fā)來的短信時,總覺得自己的使命還沒有完成,面對蒸蒸日上的事業(yè)和高原上那群可愛的孩子,幾經思量后,鄧先云轉讓了自己的公司,做出了再到鄉(xiāng)城縣支教一年的決定。
支教是一場美麗的旅程,更是一條艱苦磨煉之路。雖然再次支教為期不長,但是鄧老師用他獨有的方式,用愛心和善念來教育關愛藏區(qū)高原的學生,用敬業(yè)精神和滿腔熱情感染激勵學生,用傳授的知識為學生插上騰飛的翅膀。來自大都市的鄧先云在鄉(xiāng)城中學不僅傳播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更播種了民族團結的友愛之花。
這學期里,鄧老師教授多個年級的語文、地理、生物和信息課,每天的課排得滿滿當當,為了讓每一個孩子能在課堂上獲得最大的收獲,鄧老師常常備課到深夜。筆者看到鄧先云老師在講臺上為學生們授課時,臺下的學生全神貫注的傾聽,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對學生而言,鄧老師的每堂課都彌足珍貴。
今年,鄧先云創(chuàng)辦了刊載師生創(chuàng)作的詩歌、散文為主的《巴姆山下》期刊,他想通過寫作培訓班的培訓提升,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愛好,讓寫作成為一項技能。每當同學們寫的詩歌或是散文請教鄧老師時,鄧先云總是熱情耐心地為同學們講解修改,教學生如何構思、立意行文,竭盡所能的將自己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本領,為了高原孩子的夢想,鄧先云將無私的愛灑向每一個學生。
在教學之余,鄧先云不忘關心幫助困難學生,聯(lián)系了重慶的企業(yè)界朋友一對一的方式幫扶12名貧困學生至大學畢業(yè),讓家庭困難學生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以眾籌方式為學校和學生捐助熱水器和衣物、學習用具,讓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變得更好。
“上鄧老師的課感覺特別的輕松,特別的愉快,課外常找我們談心、輔導作業(yè)、解答問題,我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興趣更濃了!痹趯W校里,隨處可聽見學生對鄧老師的褒獎。
86班的斯朗拉姆對學習的興趣不大,各科成績都處于班里末位,鄧先云經過談心分析癥結后開始有針對性的輔導,斯朗拉姆學習變得積極主動了,接受能力大大提升,思維能力增強,一學期下來由原來的平均成績40分一躍擠進前5名,現(xiàn)在斯朗拉姆已是班里的地理科代表。
“沒有天生就是優(yōu)秀的人,他們是通過不斷的努力經過千錘百煉而變得優(yōu)秀!编囅仍平洺S眠@些話語教導學生,他認為山里的孩子要走出大山唯有努力學習,而學習就得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并掌握方法技巧,鄧老師最簡單的初衷就是他教授的每一個學生都能考上大學,去看看山外世界。
盡管教學任務重,工作繁忙,愛好廣泛的鄧先云也會抽出休息時間到鄉(xiāng)村,去了解這片土地的久遠歷史,感受古老文化,體驗淳厚的民風,因為藏區(qū)湛藍的天空和避世的凈土為他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源泉,計劃在支教的這一年里撰寫一本關于鄉(xiāng)城文化的書籍,為自己短暫的支教經歷多一份回憶。
。ㄎ/四川省甘孜州鄉(xiāng)城縣何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