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時節(jié),走進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xiāng)華溪村,一座座極具特色的土家民居錯落有致地掩映在青山綠水間。華溪村地處武陵山腹地,曾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武陵山片區(qū)典型的貧困村。2019年,這里的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記者見到村民譚明蘭時,她正在自家門前的黃精種植基地里鋤草。譚明蘭告訴記者,她家6畝多田地入股了村集體公司,每年享受租金和分紅,加上返包管護務工費和就近打點零工,全家一年收入有6萬多元,幸福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華溪村,這個“火車頭”就是村黨支部。近年來,華溪村以黨建為引領,不斷增強黨支部服務力、創(chuàng)造力、引領力,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持續(xù)鞏固拓展。
如今的華溪村,特色產業(yè)成為村民們增收致富的“加速器”。華溪村黨支部書記王祥生說,村集體股份經濟聯合社與16名干群聯合出資500萬元成立了中益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通過構建“黨支部+集體公司+農戶”發(fā)展模式,實現村黨支部和群眾同心同力謀產業(yè)。
目前,華溪村已發(fā)展起皺皮木瓜、黃精等特色產業(yè)近2000畝,養(yǎng)殖中蜂426群,并建成蜂蜜加工扶貧車間,實施“中華蜜蜂谷”等項目,帶動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接待戶18家。王祥生介紹,“全村427戶1280人參股聯合社,通過產業(yè)‘入股+返包’經營模式,讓村民以入股分紅、勞務用工、返包管護等形式持續(xù)增收”。
“除了發(fā)展產業(yè),村黨支部還帶領班子成員為村里辦了不少實事、好事!比A溪村75歲的老黨員馬培良說,這兩年,村里擴建升級村公路15公里,鋪設人行便道14公里,極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同時針對留守兒童開辦了“四點半”課堂,聚焦“治未病”組織村醫(yī)定期入戶巡診,疫情期間組建黨員義務服務隊開展志愿服務,全村無一人因疫情返貧致貧。
為筑牢防止返貧致貧防線,華溪村黨支部建立了防止返貧監(jiān)測和幫扶工作機制,不僅定期開展排查和研判,而且每年從村集體經濟收入中提取30%,成立困難群體救助保障專項基金。村民譚弟學說,今年7月,受強降雨影響,他家房前屋后泥石淤積,村黨支部及時為其申請困難救助資金,清理了淤泥,保障了生活。
“產業(yè)興了,腰包鼓了,但華溪人并沒有歇腳,而是繼續(xù)努力向前跑。”王祥生說,眼下村黨支部正謀劃在村里建設幾處景點,帶領村民打造特色農家樂,把華溪村的鄉(xiāng)村旅游業(yè)做出影響力。(經濟日報記者 吳陸牧 冉瑞成)
(責任編輯:馮虎)